本文是《业财新航程:成长企业财税合规案例集》系列原创专栏连载第33篇。近年来,我们帮助了许多成长企业完成了财税合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业财新航程》集结这些真实案例,与您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不管您面临的是财务混乱、税务风险还是资本决策,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利用ERP系统抽取库存信息以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
红箭公司(为保护商业机密,此处使用化名),作为智能机械生产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年业务规模已突破2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规模,公司也紧跟时代步伐,部署了ERP系统以支持存货流转数据管理。然而,这一过程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理想状况下,部署ERP系统后,直接从中导出数据,匹配相关信息,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应当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现实情况是,红箭公司的财务部门目前只能大致估算出一个报表的总成本,而无法为更细化的产品提供精确的成本数据。
面对这一挑战,红箭公司不禁产生疑问:问题是出在ERP系统与企业运营的匹配度上,还是数据本身的质量存在缺陷?如果是后者,那么缺失的关键信息又是什么呢?为了解决这些疑问,红箭公司找到了我们寻求帮助。
ERP数据质量问题的表现
经我们财务调查发现,该企业ERP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一致性欠缺:具体表现为商品名称、品号、规则不统一。例如同一品号在入库记录为6060AC,在出库记录为016060AC。这导致部分SKU没有入库记录,只是有出库和结余记录。
- 数据完整性不足:半成品仓库的记录缺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意味着从原材料领用到生产半成品,再到半成品被用于制造成品的过程无法被完整追踪,造成生产成本链条断裂。
- 单位使用混淆:以某款钢管为例,在入库时采用的是毫米(MM)作为计量单位,但在出库时却改用了“条”这一单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财务核算时必须手动进行单位转换,无形中增加了工作负担,也容易引入误差。
- 数据更新滞后:部分库存仍依赖手工录入Excel表格,这种方法难以保证数据实时更新,从而影响了库存数据的时效性,不利于实时反映资产状况。
这些数据问题相互关联且影响深远,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失误都可能导致使得成本核算变得困难甚至无法进行。
一旦数据出现不一致、缺失、单位混淆或更新滞后的情况,产品成本核算的精准度大幅下降,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产品的定价策略和利润水平的准确评估。基于这些不准确的数据,管理层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偏离最佳路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错失宝贵的市场机会,甚至无谓地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防控低质量存货数据的有效方法
针对ERP数据质量问题,我们建议企业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进:
- 统一数据标准和编码规则:确立一套全面且适用的存货数据标准与编码规范,覆盖会计科目、存货分类、客户与供应商编码、产品编码等方面,确保数据在录入、处理、分析各阶段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 加强数据录入和审核流程:在数据录入环节,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发现的错误数据,应及时进行纠正,并深入分析错误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例如,在录入存货出库数据时,企业应实施验证流程,确保这些数据与期初库存数据和本期采购入库数据相匹配,从而避免信息错误。
- 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数据整合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自动化工具、数据分析技术等,来提高数据整合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抓取、清洗、转换和加载,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
优化数据管理,巩固决策基础
数据是企业运营的基石,高质量的数据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面对ERP系统中的数据质量问题,企业不应被动等待,而应主动出击,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强数据管理流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数据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红箭企业不仅保持财务与仓库的一致性,还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在数据驱动的时代,只有不断优化和提升数据管理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案例集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知乎号持续更新,欢迎您的关注:
公众号:请微信搜索“枳子科技”或者“枳子思享荟”
官网:枳子科技
知乎:枳子科技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zhizi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