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业财新航程:成长企业财税合规案例集》系列原创专栏连载第15篇。近年来,我们帮助了许多成长企业完成了财税合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业财新航程》集结这些真实案例,与您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不管您面临的是财务混乱、税务风险还是资本决策,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作为一家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在我们过往经历的各种项目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黄箭公司(为保护商业机密,公司为化名)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主要业务聚集在钢材加工领域,在2023年的年终大盘点中,发现存货账面金额仅有468万,而眼前的库存实物,预估其价值要远高于这个数。
这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然而在进行内部核查时,仓库人员与财务人员双方都表示自己的数据是准确,黄箭公司面对这个巨大的差异束手无策,所以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和建议。
一、计划成本核算所造成的成本误差
黄箭公司在面对复杂的生产流程和数据整合的挑战时,采取了一种较为简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开发部门负责制定每种产品的原材料预期消耗量,并据此编制出一份详尽的标准物料清单(BOM表)。随后,当每件产品生产完毕,财务部门便依据这份BOM表,结合预设的固定材料单价,对所消耗的物料成本进行归集和结转。
根据BOM计划结转物料,每件产品的材料成本便成了一个固定的数字。这种核算逻辑,黄箭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并未对其作出调整。
而经我们财务调查分析,黄箭公司在物料成本核算上,与实际是存在偏差的,这体现在:
- 实际物料消耗不完全匹配。如某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钢材,BOM显示需要领用一根钢材,但实际领用后会经过裁切剩下半根,这半根钢材在未来也会被用到其他产品上的。但在账面,钢材已经被当成一根转化为成本了。
- 物料单价未能及时调整。企业在初期设定物料单价后,随着市场波动,物料的实际采购价格可能发生变动,但企业未及时对标准物料的预设单价进行更新维护。
由于物料的消耗量和单价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存货的结转变得不准确,导致成本误差。
二、计划成本脱离实际,还可以用于成本核算吗?
尽管计划成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符合“实际”,但它仍然可以作为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应用和调整。
为了让计划成本在成本核算中更加有效,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 定期执行成本差异分析:通过比较预定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分析成本偏差及其成因。一旦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存在偏差,及时修订计划成本,确保其准确反映当前的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
- 基于最新合同更新原材料价格:企业应定期审查和分析新签订的采购合同,从中提取最新的原材料价格信息。这些合同反映了当前市场条件下的原材料成本,是调整计划成本的重要依据。
- 整合盘点数据与财务报表:最后,结合盘点数量和单价,准确评估库存价值。每月末,对比盘点数据与期末存货的差额,并据此对财务报表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三、计划成本的本质是什么?
计划成本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维,通过预先规划成本,公司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预期消耗量,从而实时估算当前产品的价值,并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运营策略。例如,当面临市场变化或生产波动时,公司可以根据计划成本来决定是否减产。
然而,如果将计划成本直接用作报表成本数而不进行任何调整,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报表成本的核算必须基于实际的生产情况,它反映了一种核算思维。报表成本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纳税申报的基础,它要求准确记录和核算实际成本,这对于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确保合规性至关重要。
本案例集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知乎号持续更新,欢迎您的关注:
公众号:请微信搜索“枳子科技”或者“枳子思享荟”
官网:枳子科技
知乎:枳子科技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zhizi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