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业财新航程:成长企业财税合规案例集》系列原创专栏连载第一篇。近年来,我们帮助了许多成长企业完成了财税合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业财新航程》集结这些真实案例,与您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不管您面临的是财务混乱、税务风险还是资本决策,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在我们的财务合规咨询中,曾经有一个委托加工的税务案例。
华兴科技(为保护商业机密,公司为化名)自2010年在深圳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智能家居设备和可穿戴产品的加工制造。我们协助该公司处理了一个特别项目的税务咨询——为一家品牌商代工智能门铃,这个项目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品牌商指定原物料,由华兴科技进行代采购。
这种合作模式与我们常见的受托加工收取加工费的模式有所不同,因此,它直接引发了一些税务问题。
在项目过程中,我们发现,所谓的“代采购”,实际上就是由品牌商指定原材料和供应商,华兴科技直接采购,品牌商向华兴单独结算原材料的采购款。实际上,更接近于常说的“包料”。而标准的受托加工仅收取加工费,则属于“不包料”模式,也就是主料由委托方直接提供,受托方负责提供辅料并完成加工任务。
我们注意到,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包料模式细节,在税务处理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根据税法规定,在不包料模式下,华兴科技作为受托方,主要负责加工服务。在此模式下,销项税的计算和申报主要基于加工费用,辅料的采购成本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从而降低应缴税款。
然而,在包料模式下的代工实际上应被视同正常生产销售,而不是委托加工,华兴科技需要按照产品最终销售价格计算销项税。
华兴科技在包料模式下,仍仅对加工费进行销项税申报,这显然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也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增值税申报不准确的问题,包括少计税基、税率适用错误和进项税额抵扣等。此外,我们还提醒华兴科技注意税务稽查风险,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与罚款、信誉损失和增加未来稽查概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为华兴科技提出了一系列策略。首先,我们建议重新评估代工模式,考虑调整为不包料模式,以符合委托加工的税务规定。其次,如果华兴科技决定继续采用包料模式,我们建议公司必须按照产品的正常售价开具增值税发票,而不是仅基于加工费进行开票报税。
通过我们的专业分析和建议,华兴科技能够有效应对新订单带来的税务挑战,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很自豪能够为华兴科技提供这样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税务环境中稳健前行。
本案例集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知乎号持续更新,欢迎您的关注:
公众号:请微信搜索“枳子科技”或者“枳子思享荟”
官网:枳子科技
知乎:枳子科技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zhizi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