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枳子科技之工作论文,原文发表于《江西资本市场研究》2020年第2期。作者:李英杰,枳子科技执行董事
2020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新常态”的多重影响,为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带了重大挑战。为了应对内外部冲击,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其中,财税政策的支持尤为关键,政府通过减免社保、增值税、延迟缴纳所得税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真金白银支持和帮助。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在政策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上存在非常大的短板和缺位,既无法充分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又因为经营压力之下的动作变形,有意无意中触犯了一些财税监管法规,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壮大和资本市场之路埋下了种种隐患。
因此,提高财税治理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中小企业必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加强财务规划和核算能力,树立正确的税务管理和筹划理念,统筹推进业财融合,是中小企业迈向高质量成长和未来走向资本市场的必修课。
一、法制环境:向灰色财税治理说再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环境中最为活跃的主体,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5678”理论)。在这一系列沉甸甸的数字背后,也包含着无法回避的现实窘境:金税三期工程的全面铺开、区块链发票与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使得灰色避税手段无处遁形,企业税收合规成本陡然上升。
如何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树立全局性的税务理念、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统筹税收规划,实现优惠政策的“应享尽享”,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财务管理:战略定位与经营抓手
1、承上启下的管理定位
财务团队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一方面,财务团队需要将公司经营成果通过信息化的形式将财务数据呈现为财务报表,完整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为公司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财务团队也承担着公司内部流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职责,通过对税务、核算、资金等领域集中研究,更好的支撑并服务于业务发展。因此财务团队的职能和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而是向前延伸至公司业务端,向后扎根于公司流程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全价值链业务财务管理,促进公司价值最大化。
2、放眼长远的财税战略
不容否认,当前现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还停留在“记账报税”层面。公司财务战略的缺失,使得公司在面临新的业务模式和资本市场机会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和知识储备。
如何制定财务战略?企业在成立之初,或启动资本市场规划之前,应统筹考虑财务工作和对外报告披露的整体架构,重点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控制体系及流程管理、重要会计政策选择、关键管理层判断与估计等。企业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收入确认政策、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计量、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认定,在此过程中,结合国家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享受政策扶持,真正做到财务和税税的统筹管理,合法合规地降低税负。
例如,按照国家减税降费的政策部署,自2018年至2020年,对企业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在享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同时,企业需要协调好公司原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会计核算与税务抵扣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又能准确反映公司财务经营全貌。
3、业财融合的经营理念
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日益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正在持续推高企业进行商业决策的难度。中小企业为即时响应市场需求,需要快速进行商业判断。但是这些决策对公司的财务和税务影响几何?将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何种程度的冲击?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需要公司的财务团队能够及早介入公司的业务活动,发挥财务柔性和智慧,为业务团队的商业谈判提供及时的专业支持。
在新的业务启动前,财务团队应全盘预测其对公司财务、税务及现金流的影响,与业务团队合力设计商业条款,最大化公司的财税务收益。
以收入为例,某项业务被具体定义为一项商品销售业务,还是被拆分为“商品销售+服务销售”两项业务,哪种模式更有利于公司的财务处理,更能降低公司实际税负,财务团队应在业务启动初期就提供专业意见。比如,某产品销售涉及大量的售后服务工作,那么公司可以一笔交易拆分为“销售商品”和”销售售后服务”两项单独的业务进行处理,亦或通过集团内的两个不同主体(销售公司和售后服务公司)联合向客户提供整体服务。通过上述安排,可以将部分业务的增值税税率由13%降为6%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权利和义务发生转移的时点和开票时间,将收入确认和开票放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从而将增值税和所得税划分在不同期间,减小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三、税务管理,全局视野与税负统筹
1、总揽全局的管理要求
税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最大问题在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方式。中小企业面对税务问题习惯于“一事一议”、“优先解决眼前问题”。然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和平衡性, “打补丁”式的税务管理,直接导致了税收筹划的顾此失彼和风险叠加。虽然有些时候能解决一时一事的小问题,但从公司整体利益看,很难达到合法合规降低税负的目的,反而往往会增加了合规风险。
税务管理必须具备全局视野,财务团队在设计税务架构时,需要结合外部法规约束和内部管理需求,从具体业务层面的销售税(增值税)、公司经营层次的所得税(企业税)到股东层次的利得税(分红税)统筹考虑,使整个业务链条的利益相关方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比如,对于国家非限制或禁止的行业,2019年至2021年期间,给予中小企业20%的优惠税率。同时,如果年应纳税所得不满100万元的减按25%征收,企业实际税负率仅为5%。年因纳税所得超过100万元不满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征收,企业实际税负率仅为10%。在此阶段内,尤其是接近满足税收优惠标准的企业,要用全局性的眼光运筹帷幄做好财务的精益管理和精准预测,合理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保公司可以足额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2、灵活多变的策略组合
当前,中小企业适用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及其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针对三个税种,税务机关和地方政府往往会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针对性地组合使用这些优惠政策,达到最大化享受税收优惠的目的,同时可以借此完善公司的业务流程。
例如,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都会涉及现金采购。为了解决现金采购没有发票导致不能税前抵扣的问题,很多企业通过“顶票”或“替票”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是财务税务的重大合规隐患。那么,如何合法合规的解决这类问题呢?企业可以运用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妥善解决现金采购问题。公司原有的现金采购业务,可以改造为公司向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形式,由个体工商户开票给公司,公司合法入账和税前抵扣。与此同时,个体工商户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的核定征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双重减免,在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完善公司的采购业务流程降低合规风险。
四、规范治理,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回首过去十年,我们不难发现一大批中小企业已经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站在2020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这既是历史给予企业的机会,更是企业自身的诉求。打铁更需自身硬,中小企业更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业财融合规范财税治理,从而灵活应对挑战,为未来公司可持续发展储备充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