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业财新航程:成长企业财税合规案例集》系列原创专栏连载第63篇。近年来,我们帮助了许多成长企业完成了财税合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业财新航程》集结这些真实案例,与您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不管您面临的是财务混乱、税务风险还是资本决策,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在深入分析众多企业的财务操作中,观察到一种现象:企业普遍存在"内外账"并行的情况,部分企业甚至为了满足多样化的报告需求而编制多套不同的财务报表。
一、内外账成因解析
销售与采购中的内外账动因:
在企业的销售和采购活动中,为了迎合市场和客户需求,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了内外两套账的做法。在销售环节,面对不需要发票的客户,企业会隐瞒部分不开票收入,减少税负,从而降低价格以维持竞争力。同样的,在采购环节中,为了获取更优惠的价格,企业有时会选择不要发票,另外还存在部分报销无法获取发票,使用替票等情况,基于上述现象两套账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应对检查与业务需求:
- 为了满足外部融资需求,如银行贷款申请,企业往往会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构建看似合规实则缺乏真实财务基础的财务报表。
- 企业在不同业务领域面临着财务报表的多样化要求:例如招投标过程中需满足特定的财务指标,或者是为了享受税收优惠,必须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标准。这些需求使得企业为了让报表更“好看”,将外账做高收入与利润,形成内外两套账。
二、内外账的隐患
法律风险:内外账的设立违反了财务法规。
财务透明度缺失:由于内外账的存在,账目核算变得模糊不清,即便是公司股东,也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这种不透明性使得企业难以准确掌握盈利情况和资金流向,影响了股东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全面了解。
资本市场障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当企业考虑进入资本市场,如上市计划时,规范财务成为必须面对的挑战。内外账的合并和财务规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这要求企业必须解决长期积累的账务问题,以满足资本市场的严格要求。
三、企业如何拆除“内外账”这颗“定时炸弹”?
内外账差异调整:逐一分析每个会计科目内外账差异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调整数据,逐步消化。
设定2024年作为企业内外账合并的关键年份,我们以“货币资金”为例,分析其内外账差异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思路
- 货币资金内外账差异产生原因:账户数量不同,内账包含全部的公户和私户,而外账仅包含公户部分。
- 解决思路:以外账为基础,2024年06月30日公司的公户余额作为账面余额。自2024年7月1日起,公司不再使用私户进行收付款。过往已进入私户部分,逐步消化。
ERP系统财务规则的优化与调整:ERP核算规则确认调整,查看ERP各科目规则,关注涉及减值计提、结转的重点科目,针对设置存在问题的科目进行调整。
清产核资基准日选择:整体层面考虑调整,优先使用外账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调整差异,以2024年6月30日为截点,消化完成内外账数据。盘点公司截止2024年6月30日的全部固定资产、存货等,一次性调整入账。以2024年7月1日为截点,新建账套,导入按照调整消化后的数据。
会计核算规范化:制定一套统一和规范的会计核算指引,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科目应用,后续依照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内外账合并的渐进之路
内外账的合并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任务,它是一个需要细致规划和逐步实施的复杂过程。企业必须采取分阶段的方法,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账目问题,同时建立起一套符合法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过往不规范做法的修正,更是企业迈向财务透明度和诚信经营的重要一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案例集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知乎号持续更新,欢迎您的关注:
公众号:请微信搜索“枳子科技”或者“枳子思享荟”
官网:枳子科技
知乎:枳子科技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zhizi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