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业财新航程:成长企业财税合规案例集》系列原创专栏连载第59篇。近年来,我们帮助了许多成长企业完成了财税合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业财新航程》集结这些真实案例,与您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不管您面临的是财务混乱、税务风险还是资本决策,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双边挂账的账务错位
在我们过往的经历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华毅公司及其子公司华冠公司,主营化肥销售,均承担了实际的对外销售业务。在我们对两家公司进行账务梳理时,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两家公司分别确认了对客户A公司的应收款项100万和预收款项100万。
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找到了原因:客户A公司,先在子公司华冠公司预付了货款的100万元,而后,选择在母公司华毅公司进行提货。于是,这两家公司分别对该笔交易进行了记录。
对客户A公司来说,华毅公司和华冠公司是一个整体,它对这两家公司钱货两讫,采购业务已经完成。但是,由于华毅和华冠公司并没有执行对账操作,导致对于华冠公司,账面显示客户仍未提货;而对于华毅公司,则显示客户还未付款,存在双边挂账的情况。
二、错误账务处理的连锁反应
这种操作可能导致一系列风险和后果:
- 客户关系维护困难: 母公司可能因为错误的财务记录而误判客户A公司的支付情况,认为客户尚未支付货款,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催收行为,甚至影响客户的信誉,从而损害双方的合作关系。更进一步,很有可能影响客户A公司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影响未来的业务合作。
- 报表数据不准确:从单体报表来看,两家公司错误地将关联方往来认定为外部交易,导致单体报表的核算科目存在错误。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由于未能正确识别和抵消内部往来款项,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时被高估。并且,资产和负债的同等金额的高估,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实际情况,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解读。
三、财务数据整合与内部对账机制建立
我们首先对华毅公司和华冠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彻底的合并和整合。接下来,我们对每个供应商和客户进行详细检查。对于双边挂账的供应商/客户往来余额,我们进行了抵消,并在单体报表上,补充确认关联方往来。而后,在编制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时,我们对母子公司间的相互交易进行了合并抵消,由此,编制出了单体和合并的真实报表。
同样,为了避免未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建议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对账机制。每月进行母子公司间的财务对账,确保所有内部交易都能得到及时的确认和调整。
此外,可以引入自动化的对账系统,以提高对账的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集团内部交易处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应不断优化财务流程和政策,确保它们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并符合最新的财税法规要求。
四、合规管理的积极影响
通过一系列努力,华毅公司和华冠公司成功解决了往来跨主体双边挂账的问题。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增强了客户关系和投资者信心,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案例集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知乎号持续更新,欢迎您的关注:
公众号:请微信搜索“枳子科技”或者“枳子思享荟”
官网:枳子科技
知乎:枳子科技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zhizi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