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业财新航程:成长企业财税合规案例集》系列原创专栏连载第51篇。近年来,我们帮助了许多成长企业完成了财税合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业财新航程》集结这些真实案例,与您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不管您面临的是财务混乱、税务风险还是资本决策,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消失的固定资产
在我们众多项目中,华亮集团(为保护客户商业机密,名称均为化名)的案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华亮集团主营LED发光元件,母公司华亮公司主要负责业务的管理,集团下面的各子公司负责实质生产及对外交易。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集团准备首次公开募股(IPO)。
明光公司作为华亮集团的主要子公司之一,承担实质性的生产业务。我们在账务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明光公司账面存在价值几百万的存货,但是,账面的固定资产却显示为0。
根据我们对制造业的了解,明光公司想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生产,账面应该有很多机器设备。那么,消失的固定资产哪里去了?
二、固定资产管理误区
原来,集团为了便于管理,将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计入母公司,华亮公司的账面。但是,由于子公司之间也常常进行设备的借用,现在这个生产设备,究竟是哪个子公司、哪个部门在使用,没有人知道。
老板也并不在意这个问题,觉得只要生产线还在运转,反正都是自家公司,资产在谁哪里并不重要。
真的不重要吗?
三、IPO前夕的合规警钟
在公司准备IPO的关键时间节点上,保持合规是公司最迫切的任务。固定资产的混同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由于资产的具体位置和使用情况不明确,很可能导致资产的闲置或重复购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其次,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判断。
并且,这种情况标志着内部控制的缺失。随着财政部对拟上市企业的内控越来越重视,固定资产混同使用很可能会引起监管警觉,影响公司IPO的进度。
四、整改四部曲
听了我们的分析,老板大惊失色,忙问要怎么整改。
- 实施资产盘点:我们和公司一起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细致的盘点,核对账面记录与实际使用情况。
- 建立资产台账:根据盘点结果,我们重新建立了资产台账,详细标注了资产的拥有部门及实际使用部门,确保资产信息的透明和准确。
- 优化资产管理流程:我们要求公司在后续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流程,对跨部门的资产的流转进行准确、完整的记录。
- 资产合规调整:我们建议公司,将持有主体和使用主体不一致的资产,通过集团内部的资产调拨进行处置,或者签订租赁协议,确保合规。
经过我们和公司的共同努力,华亮集团的固定资产总算有了清晰的归属和记录。
这次的固定资产整改也为华亮集团敲响了警钟,财务合规是企业的根本,只有保持财务合规,企业才能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实现繁荣与增长。
本案例集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知乎号持续更新,欢迎您的关注:
公众号:请微信搜索“枳子科技”或者“枳子思享荟”
官网:枳子科技
知乎:枳子科技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zhizi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