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业财新航程:成长企业财税合规案例集》系列原创专栏连载第47篇。近年来,我们帮助了许多成长企业完成了财税合规转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业财新航程》集结这些真实案例,与您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不管您面临的是财务混乱、税务风险还是资本决策,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大额资产去哪了?
在一次常规的账务梳理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一项令人费解的现象:一家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地产公司,其开发的商业项目已在2018年开始运营并带来稳定收益,但在财务报表中,我们并未找到对应的大额房产或者固定资产。我们意识到,这是里面肯定发生了需要被纠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疑问来探究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为啥在建工程迟迟不“毕业”?
初步审查财务报表后,我们注意到,尽管商圈已经运营并产生收益,但相关支出仍被错误地归类为在建工程。企业解释说:该项目还没有完成竣工结算手续,所以未将“在建工程”结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这种做法忽视了资产可以暂估入账相关的规定。根据规定,即使在建工程的最终成本尚未确定,只要该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就可按照暂估价值进行结转,后续可根据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因此,企业应当依据暂估价值及时结转建工程,以确保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拖沓带来的连锁反应
未及时结转在建工程会导致多方面的问题:
资产价值被低估:在建工程以投入的历史成本计量,而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按评估的公允价值计量。因此, 企业未及时结转导致资产价值在报表上被低估,影响公司财务透明度。
资产盈利情况被高估:如采用成本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需计提折旧,而未结转的在建工程无法进行折旧,将会高估资产的盈利表现。
税收优惠错失:延迟结转可能错失优惠,增加公司税负。例如,为了减轻纳税人负担,部分地区有房产税减免的税收优惠。如果公司未能及时将建筑物结转,可能因不合规而错失这些税收优惠,增加公司的税负。
内部管理缺陷:延迟结转反映了公司相关人员对项目竣工、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等内部控制的认知不足,且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会导致公司无法有效监控和管理其资产,增加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四、如何解决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企业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结转:使用暂估价值将已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及时结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保证财务报表准确性。
公允价值评估:聘请专业机构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以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准确理解公司资产价值。
财务报表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确保资产的真实价值得到反映,利润表能够准确显示公司的盈利状况。
内部控制强化: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确保及时处理资产结转,提高项目管理和财务报告的效率。
税收策略优化:与税务顾问合作,优化税务策略,确保合规并享受可能的税收优惠,减轻公司的税务负担。
五、总结
房地产公司需遵循会计准则,及时结转在建工程,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这不仅提升投资者信心,也有助于税务合规和内部管理优化。面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增长,行业需推动财务报告标准化,为投资者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促进健康、可持续的行业发展。
本案例集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知乎号持续更新,欢迎您的关注:
公众号:请微信搜索“枳子科技”或者“枳子思享荟”
官网:枳子科技
知乎:枳子科技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zhizitec